秘鲁和中国同为文明古国和文明发源地,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跨越太平洋的交流互鉴中,印加文明和中华文明相遇、相知、相惜,秘中两国人民结下世代传承的深厚情谊。

  2016年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曾举办“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展览主题点明了秘中两国跨越山海的传统友谊。当时正值习近平主席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夫妇共同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并参观“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我有幸作为时任博物馆馆长接待,近距离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的领袖风范和广阔视野。习近平主席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愿景的阐述令人振奋,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和远见卓识令人钦佩。时隔8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必将进一步引领两国友好关系向前发展。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发展,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指引方向。我清晰记得,在参观展览时,习近平主席对文物的介绍翔实、细致又独到,他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深入了解让我深受触动。从习近平主席的话语中,我深刻体会到秘中双方有着共同的梦想和追求,两国不仅通过贸易往来密切,更通过文明交流紧密相连。

  全球文明倡议是解决人类文明面临的共同挑战、拓展人类文明进步之路的中国方案。这一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秘中、拉中应共同努力,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作为一名考古学者,我对中国文化十分着迷。中华文明灿若星辰,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我曾两次访问中国,到北京、西安参观了故宫、长城和兵马俑等文化名胜。这些实地走访经历令我印象深刻,也对我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古代天文学,尤其是从天文学角度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文明起源的影响。我对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尤其感兴趣,它是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这里考古发掘出一处天文观测遗迹,证明当时已有依靠圭表观测太阳的方法。中国同行对陶寺遗址的研究成果,为我研究位于秘鲁中北部海岸的长基罗天文古建遗址群带来诸多启发。这也是秘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实例。

  近年来,秘中文化交流蓬勃发展,双方文博机构合作密切。“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何以文明·遇见良渚”2024全球巡展秘鲁特展走进位于利马的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太阳之光: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在位于库斯科的印加博物馆举行。此外,秘鲁文化部与博物馆多次派技术人员赴华参加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修复等能力培训,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文物工作者结下友谊。

  秘中友谊源远流长,两国人民相互欣赏,价值理念相通,双方合作大有可为。我相信,习近平主席此次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将引领秘中关系、拉中关系迈上新台阶。

  (作者为秘鲁考古学家、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前馆长伊万·盖齐·索利斯,本报记者王迪采访整理)